讲座实录|从西财到哥大—我是怎么拿到仅录17人的会计Offer?(下)


美国大学录取的原则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一句话:录取那些最可能顺利完成学业的申请人;而名校则更进一步,录取那些最可能在领域内获得成功的申请人

美国研究生录取采用整体审阅(Holistic Review),审阅内容包括:学业成绩、标化考试成绩、研究能力、工作实习、领导力、课外活动志愿者经历、个人素质、文化背景等,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能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

本次讲座Andy学长主要分享他研究生申请准备的经历,以及申请哥大的心得和申请其他学校的一些思考,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,也希望大家都能斩获心仪的Offer~


PART FOUR

关于选校

主要是看就业导向来选校!


国内就业竞争还蛮激烈的,所以读研几乎成了一个必须的事情,要不要读研基本上不是什么问题,问题在于去哪里读?国内考研?出国?出国去哪里?哪些国家?哪些学校?


我是去了美国交换,所以大部分的学校都选了美国。但说不定会回香港/大陆发展,所以也申请了一些欧洲学校。因为欧洲学校在国内认可度还是很高的,只不过比如伦敦留下来是比较难的;其他比如巴黎高商,因为不会小语种,觉得留下来更是渺茫,所以当时申欧洲的考虑就是回国工作。因为我已经有了工作,没有选保底学校,就是申一些想学的、值得去的,当时申请了MIT金融数学、哥大会计、LBS金融分析


我当时跟很多人沟通过,尤其是问已经工作同事的意见,也有读过研的,总而言之他们可以给你提供很多不一样的视角,让你来思考问题,而且他们很有可能是你读研之后再找工作的面试官,所以他们的经历和看法是很有价值的。


另外不要怕和录取委员会沟通,邀请自己的咨询顾问帮忙等,只要措辞得体,态度比较好,大家还是比较愿意帮助你、解答你的困惑。因为大部分信息都在官网上,所以这样的沟通基本上就进行一次,比如说有些信息对你很重要,像校友的就业情况(尤其是中国校友),但官网有没有写,这样就可以找录取委员会咨询,咨询顾问也可以帮你写一封得体的邮件,他们也会很乐意提供这样的信息。


再考虑LBS的时候,LBS有两个项目 [金融分析]、[管理学],都是要求毕业不超过12个月,这点中国学生很有优势,尤其是刚刚毕业的;而我入学的时候,工作经验很有可能要超过12个月。最初想申管理学,但跟LBS录取委员会的人聊过之后说“不要申[管理学]了,因为管理学12个月这个要求蛮严格的,就申请[金融分析]好了,它有18个月”,我算了一下,自己还是满足这个要求,所以申了[金融分析],也有收到面试,在香港进行的,整个面试体验算是非常愉快,LBS这边的人也非常负责。


还考虑过巴黎高商等欧洲一些其他学校,大家不要怕不会小语种的问题,首先都是国际化项目英语授课,所以不存在语言问题。当时跟巴黎高商的接触最多,他们来纽约宣讲过两次,之后在申请过程中也反复纠结巴黎高商,学习应该是没有问题,主要是担心自己是否可以在巴黎生活,还有就是跟学校的匹配,个人理解可能更适合进法企,也不确定自己想不想去这样的地方,又跟巴黎高商发了几封邮件,通了电话详细咨询,最后想了想还是放弃了。


申请的时候我还有一个考虑:除了想读一个更高的学位,也是想重新回到学校,选更多金融的课。因为我学会计太多了,在华尔街从业一段时间以后,可能改变了我对会计/金融行业的看法,想要更多的接触金融方面的事情。另外也纠结过一些大数据这样很火的专业,但是想来想去觉得自己更适合金融项目,所以申的几个项目其实都是很偏金融的,包括哥大这个会计,其实不是一个纯粹的会计项目,它其实是一个更金融的项目。所以选校的时候是对职业有一些思考,然后来决定的。


PART FIVE

关于文书准备

初步选定校后,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文书,这几乎是大头,通过它把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,包括成绩和之前的经历。因为经历已经发生,如果经历不好,那么要靠文书来提升,展现得你依然优秀;如果经历好,更要通过文书来放大经历中的闪光点


文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:解释你为什么申请这个学校这个项目。大家可能会觉得很简单,但你除了回答为什么要申请这个学校,同时也要告诉录取委员会为什么要录取你;你申请这个学校的项目,为什么会对你有利。要解释下你的选校思路,最后选校的结果就是你所申请的这个学校;以及你对这个项目的了解,是怎么样得到这样一个结论:读Master,申请这个学校,学校录取你是对双方都是很有利的事情。


文书主要是要讲讲你自己取得的成绩,但不用太过于详细,比如TOEFL多少分这种就不要出现了;介绍软性经历很好、很强再谈谈你对这个学校项目的了解和理解。增进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和印证,不断加深录取委员会对你的印象,对你成绩以及其他方面的理解。


写文书的过程中,三分之二用来讲自我介绍(其中二分之一用来讲软性条件,包括你是一个很好的Communicator、Leader…剩下的再讲你的职业规划);另外三分之一讲为什么这个学校的项目对你会有帮助,为什么这个项目该录取你。具体的思路可以跟文书老师多沟通,这个不是固定的。


我觉得文书中有一个大忌,就是回避你自己的缺点。


不要回避你申请中所遇到的问题,一定要正视它,这可能是你申请中的一个缺陷,比如GPA不够高,那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,而不是故意闭口不谈。因为都在综合考虑你申请的所有条件,如果这个疑问不解决,那最后可能就会因为这一项拒绝你。GPA为什么不够高,可能是因为你社团经历丰富,稍微耽误了学习;或者你跨专业申请,可能本科专业不是特别适合你。


我当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,已经有工作了,为什么还要读Master。我觉得这是录取委员会看到我的申请会有的问题,所以就不会回避这样的问题,因为回避这样的问题,可能会更大的伤害申请概率,所以在文书中有解释。这个解释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,只要听起来合理、真实、真诚、可靠就好了。我给出的答案就是我已经具备了比较多的会计能力,过多的专注于会计,现在在华尔街工作,想更多获取金融方面的知识,所以想回学校读一个金融方面的项目,更好的帮助我的职业发展。这个地方并不只是说说而已,我如何弥补金融知识呢,首先我考了CFA,没有去考CPA,证明我对金融有兴趣,更需要弥补这方面的知识。这样一个答案就足够了,解释为什么一个读会计的,要跨专业申请金融。所以我觉得大家给出一些这样的例子会很有帮助,让别人更相信你给出的这个理由。


PART SIX

申请后的跟进

首先就是:等!


申请的时候都会整理好自己的申请时间表,比如几月截止、面试/结果通知几月到几月。不要过多去催录取委员会,首先他们很忙,可能不会回你的邮件;即使回了邮件,也没有什么帮助,因为通常回复就是还在审核。而且过多骚扰录取委员会,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表现。但如果过了时间,还没有收到消息,或者从其他渠道知道了一些结果,那么就需要去跟进。


所以就是过了时间你再去跟进,这个时候表现得你积极主动,而且你真的了解它的申请时间表,也不会觉得你在骚扰他。


PART SEVEN

为什么能拿到录取?

哥大这个项目非常学术,从招生人数看非常小众,而且是要跟PHD一起上课。


美国的学校通常是不要求写毕业论文(英国会),哥大这个项目需要写毕业论文,可见有多学术。如果之前有些学术经历会加分,比如帮老师搞过一些研究,文献综述比赛、挑战杯等一些学术类的比赛都会加分。不要过多专注于论文发表,美国对论文发表期望不是很高,毕业论文可以在文书里面写一下,虽然没有发表论文,但写毕业论文一些研究心得可以讲一下。


这个项目奇怪的一点是非常金融的项目,基本都是很金融的课,虽然它名字里面有会计,不能考美国CPA(因为考CPA要求要上过多少财务会计、管理会计、审计、会计信息系统、税法等课程),因为上的会计课不多,所以金融、经济、会计等商科大类都很适合申请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申请这样一个项目,因为它其实是非常偏金融的,也符合我的规划。


这是一个学术项目,所以很看重你的学术经历;但商科类的所有项目有一个共性就是实习经历,有相关的业界经验,一定一定是会加分的,所以最好有1-2段这样的实习,在文书里讲下在实习中的收获、感受,学到了什么等。我有工作经验(虽然比较短),这也是我申请中的加分项。


PART EIGHT

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

选校:一定考虑自己的目标

想要去哪里?想要在什么行业工作?兴趣是怎么样?以后想干什么?通过这个学校是不是能弥补你和你目标之间的差距?这样来决定选校,衡量自身的情况。

因为我想转金融,并不是很在乎之后是在哪里工作,所以申请的时候网撒的比较大。我也知道有些人想回国工作,那就会申请一些TOP的美国学校,保底放在香港,这样可以在香港读前三的学校,也可以回内地工作。

所以要考虑自己的目标来进行选校,中间多和别人沟通,多和学长学姐沟通,多参加一些分享讲座,多看这样的案例,来想实现目标都有哪些项目可以帮助你。


文书:非常非常重要

一定要请别人看,要好好打磨,能够串起所有申请要件。

不要觉得跟别人分享,文书中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和隐私不想让别人知道/不太好意思,一定要给别人看,尤其是给比较了解你的人看,看这个文书是不是真的反应了你的能力,也会帮助你提高文书水平。比如我就是通过给我同事看,发现文书中有个问题没有解决:为什么要继续读书?我的文书中开始没有回答这样一个问题,那录取委员会有这样一个问题,我就必须要回答,因为大家看到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样。所以请别人看是可以帮助你提高你的文书的。


往期干货分享回顾:

讲座实录|从西财到哥大—我是怎么拿到仅录17人的会计Offer?(上)

项目解析|美国会计研究报告

独家案例|美国会计专业哪家强?

线上讲座|从西财到哥大—我是怎么拿到仅录17人的会计Offer?



END

收割机留学

长按识别二维码   免费一对一咨询